龙岩市促进投资与企业发展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07:29:29   浏览:86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龙岩市促进投资与企业发展的规定

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龙岩市促进投资与企业发展的规定》的通知


龙政综〔2004〕38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委、办、局(行、社、公司),各群团组织,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龙岩市促进投资与企业发展的规定》已经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龙岩市促进投资与企业发展的规定》




            龙岩市促进投资与企业发展的规定

  为促进我市投资与企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1、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福建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等规定,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2、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促进和服务我省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4]59号)等规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企业登记注册手续。
  二、优惠工业用地
  3、实行集约用地,保证工业项目用地指标,建立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补贴机制。从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土地出让金净收入中按不少于20%的比例提取工业用地成本调节资金,并设立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补贴工业园区内调节降低工业项目用地的地价。
  4、推行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降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成本。工业项目用地的出让年限可在法定最高年限内根据业主需要而确定,出让金按确定的出让年限缴纳。工业项目用地可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工业企业可采取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逐年缴纳租金,减少一次性用地成本投入。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5、在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每亩年缴纳税额确定土地转让价格;也可预缴土地转让费,在企业税收减免期满后,根据该企业用地每亩年缴纳税额确定土地转让价格。
  6、对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除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外,其土地价格予以再优惠。
  7、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含本数,下同)的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新征用土地的,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本级财政所得净收益部分,由财政全额返还该技改企业,并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管理费。
  8、推动联合创办工业园区。在依法设立的工业园区内落地、投产的项目所实现的到资额、工业产值归引资方统计,税收由接纳方与引资方协商分成。
  三、做大做强企业,培育产业集群
  9、对成长性强、带动和辐射作用突出的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在产业规划布局、用地、资源配置、生产要素调节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对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用地,比照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转让价格予以优惠。在产业集群区域成立票据专营窗口,扩大银行汇票、本票、支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对象和范围。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吸引各类企业、社会资金,组建产业集群投资公司。
  10、凡新办属于重点发展产业范围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对其流动资金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2年,年贴息额15万元以内(含本数,下同)。
  11、对新达到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按其当年上缴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比上年增加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其新增技改贷款部分由财政贴息2年,年贴息额20万元以内。
  12、鼓励流通企业通过并购、联合等形式扩大规模。对新组建的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按其当年上缴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比上年增加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励。
  13、培育上市资源。对新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奖励10万元;辅导期满的奖励20万元。
  14、扶持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其财政扶持项目资金按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的《龙岩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管理暂行规定》(龙政办[2004]141号)申报办理,给予15万元以内的补助经费或30万元以内的贷款贴息。
  15、按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龙政综[2004]214号)的规定,继续安排市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旅游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建设和宣传促销;允许将旅游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组建具有特许经营权的经营管理公司。
  16、建立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资金需求与银行金融产品的对接合作平台,采取总分支行三级联贷或银团贷款等形式,满足其资金需求。各金融机构在国家利率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惠中小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力管理和政策支持,建立一批由政府引导、多渠道资金来源、市场化运作的担保机构,增强担保实力。
  17、按福建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我省“老、少、贫”地区新办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闽国税函[2003]172号)规定,在我市“老、少、贫”地区新办的企业可享受3年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四、增强人才技术支撑
  18、促进人才引进。可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人才引进政策,采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聘请专家教授兼职等方式聚才引智。对不迁户口的,在购置经济适用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把引进的人才纳入我市国家和省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市级科技进步奖的选拔和劳动模范评选范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
  19、建立和扶持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调整优化大中专院校专业设置,推进校企合作,培训实用人才。实施“万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市财政按核发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人数补助培训机构每人100元,县(市、区)予以配套。
  20、对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的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项目,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进入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项目,列入市重点科技项目,市科技经费予以优先扶持。列入国家或省科技计划的项目,列入省项目成果交易会技术对接的项目,市科技经费予以适当配套。
  21、对新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予以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予以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新确认的国家级新产品和省级新产品分别予以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以上可按最高奖额奖励,不重复计奖。
  22、凡被确认为科技型企业,且技术创新项目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贷款总额由财政给予贴息2年,2年贴息总额50万元以内;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费用(包括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全额计入成本,在所得税前列支;企业开发费用增幅在10%以上的盈利企业,可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符合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要求和规定的,其企业所得税予以先征后奖。
  23、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和著名商标。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30万元,获得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省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的企业,按最高荣誉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在《闽西日报》和龙岩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展广告宣传,广告费给予50%优惠。
  24、开展评选“龙岩市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和“龙岩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活动,对在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重奖。
  五、激励投资经营者
  25、继续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者推行年薪制,健全完善经营者考核、奖励机制。凡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者,对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使用的1部小车免交龙岩市境内的道路通行费(不含高速公路通行费),并安排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凡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者,对其及所聘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择校就读,收费标准与当地居民相同。
  26、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外来投资者及其主要经营者授予“龙岩市荣誉市民”称号。对在“以商引商”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国家、省重大项目落户我市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市内外企业家和各界人士聘为“龙岩市政府投资与发展顾问”。
  六、优化管理服务环境
  27、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作用。继续实行告知承诺制、一审一核制、网络审批、重点项目代办、并联审批、企业联合年检、基建投资审批综合改革等制度、措施,不断提高政府部门促进投资、服务企业的效能。
  28、建立市直机关投资与企业发展环境评估评议制度。由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市直部门投资与发展环境监测评估工作,及时发布评估结果,督促限期整改;把评估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及其责任人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干部使用、评先评优、物质奖励挂钩。组织企业家和服务对象评议部门、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执行政策、履行职责、优质服务、诚信廉洁等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对评议为最差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最差的工作人员,比照《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效能告诫的暂行规定》(岩委[2003]7号)予以告诫、处理。
  29、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和监管。引导其诚信自律,公开并规范收费项目、标准,取费合理,强化法律责任。
  七、本规定中所涉及的财政奖励、补贴、贴息等,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由企业、项目受益地按财政体制分级负责。同一项目资金扶持享受其中一种,不再重复享受。
  八、本规定由龙岩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九、本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有关具体实施意见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规定(试行)》(龙政综[2002]435号)和《龙岩市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规定》(龙政综[2002]449号),除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条款继续执行至国企改革完成外,其余条款、规定不再执行。龙岩市人民政府其它文件中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龙岩市人民政府
2004年11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家畜家禽防疫管理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家畜家禽防疫管理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


(1997年1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预防和消灭家畜家禽(以下统称畜禽)传染病(包括寄生虫病,下同),保护畜牧业生产,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定义)
本规定所称的家畜,是指猪、牛、羊、兔、犬等。
本规定所称的家禽,是指鸡、鸭、鹅、鹌鹑等。
本规定所称的畜禽产品,是指种蛋和未经熟制的畜禽的肉、油脂、脏器、皮张、血液、毛、骨、蹄等。
第三条 (传染病的分类)
畜禽的传染病分为三类:
一类:口蹄疫、兰舌病、牛瘟、牛肺疫、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猪瘟、猪传染性水疱病、鸡瘟(A型流感)、非洲马瘟。
二类: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副结核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丹毒、猪肺疫、猪霉形体肺炎、猪密螺旋体痢疾、猪萎缩性鼻炎、牛地方性白血病、牛流行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粘膜病、羊痘、山羊关节炎脑炎、绵羊梅迪维斯那病、鼻疽、鸡新城疫、禽霍乱、鸡马立克
氏病、鸡白血病、雏白痢、鸭瘟、小鹅瘟、兔病毒性败血症(暂定名)、兔魏氏梭菌病、兔螺旋体病、兔出血性败血症。
三类:疥癣、钩端螺旋体病、日本血吸虫病、弓形体病、焦虫病、锥虫病、旋毛虫病、猪囊虫病、棘球蚴、球虫病。
第四条 (管理部门)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农委)是本市畜禽防疫、检疫工作的管理部门。
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畜禽防疫、检疫工作的管理。
市农委和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畜牧兽医机构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畜禽防疫、检疫工作。其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辖区内畜禽、畜禽产品防疫、检疫工作;
(二)负责辖区内畜禽疫情调查、监测和通报,组织疑难病症的诊断和疫情的扑灭;
(三)负责组织辖区内畜禽防疫、检疫等兽医卫生工作的科普活动、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
本市对外经济贸易、商检、动植物检疫、卫生、工商、商业、公安、交通运输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市农委做好本市的畜禽防疫工作。

第二章 畜禽传染病的预防
第五条 (对畜禽饲养者的防疫要求)
家畜改良站(包括家畜配种站、繁育站)、种畜场、种禽场、配种专业户饲养的种畜、种禽,应当无本规定第三条所列的传染病。
凡引进种畜、种禽的单位,种畜、种禽进场后应当隔离一定时间,经确认无本规定第三条所列的传染病后方可供生产使用。其中从国外引进的种畜、种禽,在到达种畜场、种禽场、站、户以后,引进单位和个人应当持口岸动植物检疫单位的检疫证明,到市畜牧兽医机构登记备案。
对饲养的畜禽,应当按规定进行防疫免疫接种。
畜禽饲养场、饲养专业户应当由兽医卫生人员负责兽医卫生工作。种畜场、种禽场还应当有专职的兽医卫生人员。
第六条 (对场所建设的防疫要求)
畜禽饲养场、改良站、种畜场、种禽场、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仓贮场所的建设,应当符合畜禽防疫要求。其中种畜场、种禽场还应当有畜禽隔离、消毒和粪便、污物处理等设施。
第七条 (对经营管理单位的防疫要求)
畜禽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畜禽种类分设专用场地,对场地应当经常并定时进行清扫、消毒,对粪便、垫草、污物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八条 (对运输中的防疫要求)
装运畜禽的车辆、飞机、船舶途经疫区,其货主或者委托人不得在疫区的车站、机场、港口装添草料、畜禽饮水和有关物资。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运输途中宰杀、出售病畜禽及病死畜禽,不得沿途抛弃病死畜禽或者腐败变质畜禽产品、粪便、垫草和污物。途中病死畜禽以及粪便、垫草、污物,应当在指定站或者到达站卸下,并在当地兽医卫生人员监督下,由货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
担。
第九条 (对运输工具的防疫要求)
运输畜禽、畜禽产品的车辆、船舶、机舱以及饲养用具、装载用具,货主应当在装货前和卸货后进行清扫、洗刷,并由畜牧兽医机构或者其指定单位实施消毒,出具消毒证明。消毒费用由货主承担。清出的垫草、粪便、污物由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条 (建立地区性防疫协作关系)
市和区、县畜牧兽医机构根据需要,应当与市外毗邻地区建立地区性畜禽联合防疫协作关系。
第十一条 (对疫病的检疫和监测)
市和区、县畜牧兽医机构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辖区内的畜禽进行疫病检疫和监测。
对下列畜禽应当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一)种用畜禽
种牛:检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兰舌病、牛地方性白血病、副结核病、牛肺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粘膜病。
种羊:检口蹄疫、布氏杆菌病,兰舌病、山羊关节炎脑炎、绵羊梅迪维斯那病、羊痘、疥癣。
种猪:检口蹄疫、猪瘟、猪传染性水疱病、布氏杆菌病、猪霉形体肺炎,猪密螺旋体痢疾。
种兔:检兔病毒性败血症(暂定名),魏氏梭菌病、螺旋体病、疥癣、球虫病。
种禽:检新城疫、鸡瘟(A型流感)、雏白痢、鸭瘟、小鹅瘟、白血病、霉形体病。
(二)奶牛、奶山羊的检验要求,分别同种牛、种羊。
(三)役用牛、育肥牛:检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副结核病、牛肺疫。
畜禽宰前临床主要检查下列疫病:牛检口蹄疫、炭疽;羊检口蹄疫、炭疽、羊痘;猪检口蹄疫、传染性水疱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炭疽。
第十二条 (托运畜禽应持有的检疫证明)
托运畜禽、畜禽产品的货主,应当分别持有畜禽运输检疫证明、畜禽产品检疫检验证明。
市外的畜禽需进入本市的,应当取得畜禽所在地的县以上畜牧兽医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对无检疫证明的,应当在规定的隔离场所由畜牧兽医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本市。
第十三条 (禁止经营行为)
禁止经营下列畜禽、畜禽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的;
(二)无检疫检验证明的;
(三)检疫检验证明不符合规定的;
(四)染疫、有害的;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兽医卫生规定的。
第十四条 (检疫检验证明的有效期)
畜禽、畜禽产品检疫检验证明的有效期:畜禽为7天以内,畜禽产品为30天以内。
出口的畜禽、畜禽产品检疫检验证明的有效期,按进口国家和地区的要求执行。
第十五条 (兽医卫生人员的资质要求和职权)
畜牧兽医机构应当有与畜禽防疫工作相适应的兽医卫生检疫员,负责执行辖区内畜禽、畜禽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兽医卫生检疫员由具备兽医专业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员担任。经市畜牧兽医机构考核后,由市农委核发兽医卫生检疫员证书。
兽医卫生检疫员的职权为:
(一)实施畜禽、畜禽产品检疫检验,并出具检疫检验证明;
(二)协助所在地的畜牧兽医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三)检疫中发现患传染病畜禽及染疫畜禽产品,有权制止其上市、出售、运输,责令并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三章 畜禽疫情的通报
第十六条 (日常疫情通报制度)
本市对畜禽疫情实行月通报制度。
区、县畜牧兽医机构应当按规定每月填报畜禽疫情报表,报送市畜牧兽医机构。市畜牧兽医机构接到畜禽疫情月报表后,应当通报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市农委,同时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进出口动植物检疫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进出口动植物检疫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在进出口检疫检验中发现畜禽疫情的,应当及时通报市农委。
第十七条 (发现疫情报告)
在本市发现畜禽疫情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饲养、生产、购销、屠宰、加工、贮存、运输畜禽、畜禽产品的单位以及有关单位、个人发现畜禽烈性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区、县畜牧兽医机构。
(二)区、县畜牧兽医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查看并作出临床诊断、采样送检。同时,在4小时内上报市畜牧兽医机构。
(三)市畜牧兽医机构接到报告,经确诊为疫病后,应当在8小时内按规定上报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市农委,同时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进出口动植物检疫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市畜牧兽医机构在获知本市毗邻地区的疫情后,应当及时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进出口动植物检疫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第四章 畜禽传染病的扑灭
第十八条 (对发现传染病采取的措施)
发现一类畜禽传染病或者当地新发现的畜禽传染病以及二类畜禽传染病呈暴发流行时,要追查疫源,采取紧急扑灭措施。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报请区、县人民政府发布疫区封锁令,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通报毗邻地区及有关部门。
第十九条 (对封锁区内传染病采取的措施)
对畜禽传染病的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应当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一)封锁的疫点应当采取的措施:
1、严禁人、畜禽及其他饲养动物、车辆出入疫点和畜禽产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运出疫点。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出入疫点时,必须经所在地的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许可并严格消毒后出入;
2、对病、死畜禽及其同群畜禽,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扑杀、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货主不得拒绝。处理病死畜禽、畜禽产品的费用由货主承担;
3、在疫点出入口设置消毒设施,对疫点内用具、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畜禽粪便、垫草、受污染的物品在兽医卫生检疫员监督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封锁的疫区应当采取的措施:
1、在交通要道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哨卡,备有专人和消毒设备,监视畜禽、畜禽产品移动,对出入疫区人员、车辆进行消毒;
2、停止集市贸易和畜禽、畜禽产品的交易;
3、对易感染畜禽,应当进行检疫并采取紧急预防注射措施;饲养的畜禽应当圈养或者在指定地点放养,役畜限制在疫区内使役。
(三)受威胁区应当采取的措施:
1、由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动员组织有关单位、个人采取防御性措施;
2、由畜牧兽医机构随时监测疫情动态。
第二十条 (疫区封锁令的解除)
疫区内(包括疫区)最后一头病畜禽扑杀或者痊愈后,经过所发病一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观察,未再出现病畜禽时,经彻底消毒清扫,由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合格后,报原发布封锁令的区、县人民政府解除封锁令,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关部门,同时写出总结报告报市人民政
府备案。
第二十一条 (在经营运输中发现疫情的处理)
在经营、运输等场所发现一类、疑似一类畜禽传染病或者本市规定的危害较大的、新发现的畜禽传染病,应当按以下要求分别进行处理:
(一)在畜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发现的,应当在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下,由区、县畜牧兽医机构和市场单位按本规定有关封锁疫点必须采取措施的规定处理;
(二)在运输单位发现的,始发车站、港口、机场应当停止全部畜禽启运,并报所在地的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到达车站、港口、机场发现的,以运载畜禽的车、船、飞机为疫点,在所在地的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下,由区、县畜牧兽医机构和运输单位按本规定有关封
锁疫点必须采取措施的规定处理。被污染的车辆、船舱、机舱、场地、用具和粪便,按本规定有关封锁疫点必须采取措施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临时防疫指挥部的成立)
发生疫情时,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需要,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临时防疫指挥部。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处罚)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市农委或者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市农委或者区、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将其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委托其所属的畜牧兽医机构行使。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应用解释部门)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农委会同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1997年2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月18日

铁路旅客计划运输组织工作办法(试行)

铁道部


铁路旅客计划运输组织工作办法(试行)
1994年10月1日,铁道部

旅客计划运输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础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运输潜力,组织旅客均衡运输,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保证旅客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旅行。
旅客计划运输组织工作要从全局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始发局(站)兼顾中间局(站),大站兼顾小站;先中转、后始发,先长途、后短途及保证重点的运输原则,达到长短途列车合理分工,站、车密切配合,保证均衡运输。

第一章 旅客运输计划
一、旅客运输计划
铁路旅客运输计划是铁路运输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编制旅客列车运行图的基础,是旅客计划运输组织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确定客运设备、客运机车车辆修造计划及客运运营支出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旅客运输计划的分类
旅客运输计划一般是指年度计划,但根据执行期间的不同,可分为如下3种。
1.长远计划:一般为5年、10年或更长时期的规划,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发展计划,通常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期间进行编制。
2.年度计划:是旅客运输的任务计划,根据长远计划结合年度具体情况编制。
3.日常计划:是日常旅客运输的工作计划,根据年度计划任务,结合日常和节假日客流波动而编制。
(二)旅客运输计划的主要内容
1.旅客运输量(客运量):一定时期内,车站为旅客始发和中转人数;分局、铁路局为始发、接运到达和接入通过的旅客人数;铁道部为全路各站始发的全部旅客人数和由国际联运、新线、地方铁路接运的旅客人数。
2.旅客发送量:一定时期内,车站、分局、铁路局或全路始发的旅客人数,分别按直通、管内、市郊计算,然后加总。
3.旅客周转量:一定时期内,分局、铁路局或全路所完成的旅客人公里数。
4.旅客平均行程:铁路运送的每一旅客的平均运输距离(公里)。
(三)编制旅客运输计划的主要依据
1.客流调查资料
旅客按需要选用一定的运输方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位移,形成客流。客流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流量、流向和流程。
客流调查是编制旅客运输计划的基础。根据客流调查资料,可以掌握客运量的变化和发展情况。对于大批团体客流和节假日客流,可通过专门的客流调查直接确定流量、流向和流程,从而为编制旅客运输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旅客运输统计报告资料
旅客运输统计报告资料,是掌握旅客运输变化规律的重要资料。根据统计资料,可以分析历年来实际客流的流量、流向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查明旅客运输的季节性波动。通过分析各方向各次列车乘车人数的统计资料,可以确定各区段列车的利用情况。旅客运输统计报告资料主要包括:
(1)旅客运输部门掌握的日常统计分析资料
车站根据售出客票记录,分别直通、管内、市郊编制售出客票报告(月报)及退票报告(月报)等业务统计资料,报分局收入检查室汇总报局统计部门,并根据各次列车上下车人数的统计,按日、旬、月分别车次、去向统计发送旅客及中转旅客的流量。
(2)由统计部门编制的客流统计资料
车站和车务段根据售出客票记录,分别直通、管内、市郊编制售出客票报告(月报)、退票报告(月报)及区段票、代用票、市郊定期票据(包括乘降所上车票据)一起报局统计部门。再由统计部门根据各站的售出客票报告、退票报告和局间交换资料(输人和通过客流)编制下列有关报表:
站别旅客发关统计表——客报1
该表是统计实际客流的重要资料,表明各站发送的直通、管内、市郊客流情况。
旅客运输量及人公里统计报表——客报2
该表根据自局旅客发送资料和各局交换资料编制,表示各铁路局旅客运输数量、人公里及旅客平均行程的完成情况。
分界站旅客输出、输入及通过人数统计报表——客报3
该表表示铁路局间旅客去向及各局间分界站输出、输人和通过旅客人数。
区段平均旅客密度统计表——客报4
该表是为了考核铁路营业线上各区段的旅客密度。根据自局和外局的资料,按直通、管内、市郊,分上下行方向编制站间密度,再汇总成区段平均密度表。密度以各区段的平均密度表示,以千人为单位,千人以下四舍五入。
旅客运送距离统计表——客报5
该表按照运行距离分段统计旅客运送量和人公里,用以了解和研究旅客行程情况。
通过客流调查,并结合客运统计报告资料的分析,可了解掌握吸引地区客流产生与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编制旅客运输计划提供依据。
二、客流调查
客流调查分为综合调查、节假日调查、日常调查三种形式,一般以日常调查为主。调查对象为居民或旅客。客流调查一般以车站为单位,在车站吸引范围内进行;铁路分局和铁路局主要是重点调查,汇总并分析各站上报的调查资料;全路范围内的调查,由铁道部统一发文部署。
(一)影响客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2.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方针政策的变化。
3.生产力布局的变化,经济区的开发,地方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兴办和发展。
4.人口的自然增长。
5.人文、民俗及国家和地区性的大型团体活动。
6.现有铁路的技术改造,新线的修建,客流吸引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7.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和分工情况。
8.不同交通工具客运票价的变化。
9.自然灾害和季节、气候变化。
10.旅游业的发展变化。
(二)客流调查范围的划定
客流调查范围分为直接吸引和间接吸引范围两种,前者是车站所在地及其附近地区被车站直接吸引的城市和居民点的总区域,需根据地形、地貌条件,旅客由各经济点、工业点、居民地至乘车站的距离、旅费、在途时间、方便程度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折,确定吸引区的范围。后者是车站直接吸引范围以外,由其他交通运输工具的联系而被间接吸引的较远地区城市和居民点的总体区域。
(三)客流调查形式
1.综合调查
综合调查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1)吸引地区的一般情况。地区的自然条件(位置、地形、气候等);行政区域的划分;城市、农村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工矿企业生产水平及与外地在供销上的联系;农业生产和劳动力的安排及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劳动力外出情况;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名胜古迹、医院、疗养院的分布。
(2)直接影响客流的各项因素。吸引地区的总人数;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的人员及家属人数。休假制度及利用铁路旅行的情况;疗养、休养处所的开放时间、床位及其周转时间;吸引范围内名胜古迹、游览胜地及历年各月的旅游人数;历年特殊客流及大批人员运输情况(应分出主要到发区段)。
(3)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分工情况。吸引范围内现有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历年的运量及比例,客流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行线路,与铁路旅客列车运行时间的配合情况。
(4)铁路旅客运输资料。按运输类别的旅客发送、中转及到达人数,使用铁路乘车证人数,客流月间、季度的波动情况及原因;历年客流变化及到达各区段的客流量;分直通、管内和市郊的旅客列车对数,运行区段、时间及平时和客运量最大时的运能与运量的适应情况;其他与编制客流计划、组织旅客运输有关的资料。
调查内容分科目制表并按客流分析说明汇编成车站年度客流资料。
2.节假日调查
节假日调查主要是对“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元旦、春节这四大节日和暑期客流进行调查。前3项主要是管内和市郊客流增长较大,一般在节日运输前1个月左右进行。春节、暑期运输的客流调查应在春节、暑期运输前3~4个月内进行。调查的主要内容:
(1)重点工矿企业、政府机关团体的休假制度,社会经济活动及外地人员乘坐火车的流量、流向。
(2)学生客流重点调查本地区大中专学校数量,在校学生和外地学生人数,乘坐火车的流量、流向,放假和开学日期。
(3)民工流重点调查产生地的农业人口数量、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和剩余劳动力数量及外出劳动力分布地区和数量;吸纳区用工部门、劳务市场已经或预计接纳的用工数量;中转站应建立健全民工旅客的流量、流向资料台帐,加强分析和预测。
(4)其他交通运输工具与铁路衔接运能、运量的变化情况。
3.日常调查
车站客运计划人员应经常注意车站内和吸引地区客流情况,随时了解、掌握旅客流量、流向的变化,找出客流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的规律,分析客流增减数量、变化原因和延续时间等。
以上3种形式的具体调查方法可采用调查表调查、随车调查、专题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开座谈会、发信函、电话询问等方法进行。
三、客运量预测
客运量预测是指对客运量的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并在定性基础上进行定量计算,为编制旅客运输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客运量预测是编制铁路旅客运输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也是铁路新线建设和旧线技术设备改造的重要依据。预测分近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类。对客运量来说,5年以内的预测为近期预测,5年至10年的预测可视为中期预测,10年以上者为长期预测。
预测方法有:直接计算法,乘车系数法、递增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等等。
四、客流计划的编制
客流计划是旅客运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年度客流资料的分区段汇总,又是客流的年度性预测。客流计划的编制工作在铁道部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根据客流资料,采取上下结合、集中编制的方法进行,分为绘制客流图和编制客流计划两大步骤。
1.绘制客流图
根据铁路客货运输统计规则和铁道部运输、统计部门的要求,由各局统计部门向客运部门提供客流月的直通、管内、市郊分区段的客流资料,按日均数绘制客流图。
客流图直观地反映了各区段客流流向和流量变化情况。按客流性质,客流图分为直通、管内、市郊三种。
(1)直通客流图
直通客流图是一个铁路局所属各直通客流区段产生的直通客流,外局产生的到达、通过该客流区段客流的图解表示。
各直通客流区段的直通客流由三部分组成。
输出客流:由本局各直通客流区段内产生,通过局间分界站到外局的客流;
输入客流:由全路各铁路局的各直通客流区段内产生,经由局间分界站到达本局各直通客流区段内的客流。
通过客流:由一个局间分界站接入,到另一个局间分界站交出的客流。
根据统计工厂提供的各直通客流区段的输出、输入和通过客流量,按流向、分线别、客流区段别绘制直通客流图,把每个客流区段三项客流量按方向和区段顺序,填入各客流区段。
(2)管内客流图
管内客流图由一个铁路局各管内客流区段产生,在本铁路局管内各客流区段消失的客流图解表示。为使上述管内客流资料更为明显、清晰,绘制管内客流图时,要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管内客流区段所产生的客流。
管内客流区段由铁路局统一划定,一般小于或等于直通客流区段。
管内区段客流包括同一客流区段始发、到达和通过的客流,区段内各站发送到其它区段及本区段的客流视为区段首站发送的客流;其它区段到达本区段内各站的客流,视为到达本区段尾站的客流;由一区段接入通过本区段到另一区段的客流为通过本区段的客流。同一区段内上述三部分
客流总和即为管内区段客流密度。
管内客流区段的客流密度计算方法,也适用于直通客流区段。
(3)市郊客流图
市郊客流图是由大城市、大工矿企业周围各市郊客流区段产生并消失的客流图解表示。市郊客流图的编制方法与管内客流图的编制方法类同,由于市郊客流行程较短,一般将每两站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客流区段,因而没有在区段内中途到发的客流。
各铁路局将直通客流密度、管内和市郊客流密度,汇总在区段客流密度图上。
2.编制客流计划
根据上述客流汇总资料,与过去几年同期实际资料相比,并预计可能的发展,推算计划期间客流的增长率,编制客流计划。按干、支线分区段汇总成客流计划表,并编制计划客流密度与现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列车能力比较表,即可提供编制列车运行图所需的资料。
五、票额分配计划及票额管理
票额分配计划是旅客运输能力的分配计划,只有合理地分配票额,才能正确地、科学地提高和加强旅客运输计划的质量,均衡运送旅客,为售票、餐茶供应、列车乘务的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票额分配计划于每届新运行图实行前编制,与新运行图同时实行。在新旧运行图列车运行时刻交替期间,各车站售票时不管新旧车次,一律按新旧编组组织售票,即新编组按新票额售票,旧编组按旧票额售票。票额分配计划实行后,还要根据运行图的调整及客流变化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调整。
直通旅客列车的票额分配方案由铁道部组织编制,管内旅客列车由铁路局组织编制,并分别以部、局的文、电公布实行。
(一)票额分配依据
1.指定月份的市郊、管内、直通客流图及主要站间旅客交流表等资料。
2.列车的旅客密度表,分车次整理的软卧、硬卧和硬座实际人数,各次列车超员和虚糜的分析。
3.主要站分车次、区段的上车人数和分车次的下车人数。
(二)列车定员的计算
1.硬座标记定员:各硬座车厢标记定员的总和。
2.硬座实际定员:硬座总标记定员减10个座位(办公席等占用,新型车标记定员不包含办公席在内者,其实际定员即为标记定员)。
3.硬座超成定员:为硬座实际定员与实际定员乘以规定超员率之和。
4.软座和软、硬卧车定员均按标记定员计算(宿营车除外)。软、硬卧车代用软、硬座车时,软卧每一下铺按3人,硬卧每一下铺按4人计算,不再加超员率,上、中铺禁止出售,中铺吊起固定。
5.棚车代用客车时,每吨位按1.5人计算定员。
6,在保证安全、正点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容许旅客列车硬座车厢超员运输,特别旅客快车始发不超员,途中准超员20%(全程对号除外);直通旅客快车始发不超员,途中准超员30%;直通旅客列车始发准超员10%,途中准超员40%;管内旅客列车超员限度比照上述相同等级旅客列车的规定办理。
(三)票额分配方法
1.硬座票额
认真贯彻先中转、后始发,保证重点的运输原则。做到长、短途列车合理分工,确保长途旅客乘坐长途车、短途旅客乘坐短途车。
(1)硬座票额的分配数量以列车硬座实际定员为基础,按各等级列车规定的超员率分配,优质优价列车不得超员。为防止非优质优价全程对号列车虚糜,在始发站(或指定中途站)每个硬座车厢增加10个无座号。
(2)直通快车票额按列车限售区段分配,首先保证始发站至终到站或限售区段以远长途客流的需要,途中各停车站的票额按限售区段以远客流量依次分配。途中各停车站分配的票额由始发站套用,途中站不再套用短途票额。限售区段以远各站如有下车规律数量,可按规律数分配。
2.软、硬卧铺,软座票额
软、硬卧铺票额,首先考虑列车始发站长途旅客的需要,同时根据列车沿途车站客流情况适当兼顾中途站。对途中省、市、自治区,铁路局所在地和较大城市所在站,适当分配一定数量的票额。
(1)软、硬卧铺,软座票额的分配数量为软、硬卧车,软座车的标记定员。
(2)根据长、短途列车合理分工的运输组织原则,首先满足始发长途客流的需要,中间站凡有同方向、同终到站的始发快车时,所经过的列车要严格掌握,根据沿途客流情况分配少量票额。
(3)列车夜间运行途中,开车时刻超过零点的车站原则上不分配软、硬卧和软座票额。列车运行到最后一昼夜前的车站如有长途旅客下车时,可根据下车规律数分配一定数量的票额。
(4)软、硬卧铺的限售区段,原则上比照硬座限售区段办,如不能满足长途客流需要时,必须延长限售区段。中途站对第二天白天到达终点站的列车,必须限售到终点站,以减少因白天运行不易利用造成的空费。列车运行第一个白天的中间站,分配预留的票额要尽量减少,以避免始
发站到预留站全部是白天,不利套用。单程白天运行的列车,软卧可代用软座,硬卧应尽量发售卧铺,减少代用。
(5)在不浪费运能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证党和国家机要交通使用卧铺的需要。在分配新运行图票额前,有关铁路局要事先与机要部门联系,共同协商机要占用票额事宜,并报部审批。
(四)票额管理
1.加强票额管理工作,各站票额统一由客运计划室集中管理,并按日班计划(卧铺按票额)分配给各售票处(所)。其他路内外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控制票额。
2.加强计划运输组织工作,严格按计划售票。三等及其以上车站一律凭条售票。售票员要严格按计划和限售区段凭条售票,做到无条不售,无计划不超售,对票额小条做到不拿、不藏、不丢、不浪费,并认真进行票额小条交接,防止售票小条外流。
3.为了充分利用运能,旅客退票时,必须做好登记工作,并收回售票小条,及时组织发售。
4.加强售票组织是实现车站旅客运输日计划的关键,各售票处(所)、签字处等对计划室下达的票额要严格管理,并严格按规定的限售区段数量公开向旅客发售。
5.车站各售票处(所)在窗口发售的客票数量,不得少于各席别票额的40%,机动票数量不得超过车站总票额的5%。
(五)其他规定
1.关于车站间代售客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为旅客服务,并适应改革的需要,准许各站间相互代售客票。铁路局管内车站间代售直通车票时,由各铁路局报部审批;铁路局间车站代售车票,由铁道部组织协调。
2.为方便旅客和便于工作,凡北京站和上海站始发的各次特、直快列车车厢号均小号在前、大号在后(北京——上海间到发的列车以北京站规定的顺序为准)。非北京站和上海站到发的各次特、直快列车车厢顺序号,均以担当局始发站发车方向为准,小号在前、大号在后。两个局担当的列车由有关局事先商定后报部。
3.印刷售票小条的费用由运营费支出。

第二章 旅客运输日常组织工作
旅客运输日常组织工作是旅客计划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旅客运输日常组织工作,可以使每日之间,各次列车之间,各站发送客流量和旅客列车运能之间互相配合,达到均衡运输。旅客运输日常组织工作包括:车站旅客输送日计划,客运调度工作,站车客流信息传报工作,旅客运输的日常统计与分析,旅客运输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一、旅客输送日计划
旅客输送日计划是车站根据旅客运输年度计划任务、票额分配计划并考虑客流变化情况而编制的旅客乘车组织计划,目的是为了严格掌握旅客列车的乘车人数并及时调整各站的票额数量。三等及其以上客流较大的车站,均须编制旅客输送日计划,以确定计划日各次列车的计划乘车人数,计划经分局客调批准后,各站即可依此组织发售车票和中转签证。
三等及其以上客流量较大的车站,应按定员编制标准配备客运计划员,在客运副站长(或客运主任)领导下,负责日常和节假日的计划与组织工作。
(一)编制日计划的主要依据
1.各次旅客列车的票额分配计划;
2.临时加开旅客列车及图定列车变更编组情况;
3.近日来各次列车上车人数实绩及其规律;
4.中转换乘旅客签证的规律;
5.节假日与平日客流的差异情况及其规律;
6.未来天气变化情况和过去天气变化时对客流影响的规律;
7.有无团体预约和到达本站的团体(对后者应调查其回程日期和拟乘车次);
8.各次列车预售客票数量和情况;
9.其他因素对客流的影响。
(二)旅客输送日计划内容
1.分线别(分方向别)的旅客列车车次;
2.分线别的管内、直通区段;
3.分车次、分区段的软、硬卧和软、硬座票额;
4,分车次、分区段的软、硬卧和软、硬座预售、当日售、剩余数量、中转、乘车证人数;
5.车辆的甩挂计划;
6.分车次的计划硬座合计数;
7.分车次、区段的硬座实际上车人数及合计数;
8.分车次的硬座计划兑现率;
9.全站硬座日计划兑现率;
10.客运副站长(客运主任)审核签字;
11.分局客调调整数;
12.分局客调审批命令号;
13.其他。
(三)编制、审批与执行
1.编制
车站旅客输送日计划,按零点至24点编制,分别市郊、管内、直通列车,分车次并按客流区段进行,时间以列车的开车时间为标准。车站的发送、中转及持铁路乘车证旅客都要统一纳入日计划。
编制旅客输送日计划必须从全局出发,按照长短途列车合理分工的原则,注意运输能力的均衡使用,通过计划来指导、组织售票和其他服务工作。
对有硬座票额分配计划的列车,按固定票额分配计划、限售区段及有关调度命令执行;对开票额分配计划的列车,按平日上车规律数执行;同时考虑影响客流变化的各种因素。遇有长途客流发生变化时,车站应将变化数量及其流向上报分局客调,必要时提出加挂车辆或加开临客的请求。
对软、硬卧铺和软座客流,各站应根据固定票额、限售区段及列车预报组织售票,无须在日计划中安排。
节假日日计划的编制方法与平时有些不同。节假日期间客流量大,波动性大,时间集中,且常为单方向客流,需请求增开临客和加挂车辆来弥补图定列车运输能力不足。
2.审批
旅客运输日计划编制完毕后,经客运副站长(或客运主任)审查并签字(或盖章)后,报分局客调批准。对管内旅客列车,小站则由车务段平衡后上报分局客调。分局客调根据各大站的日计划、小站上车人数、各次列车旅客在管内下车规律数,算出各次列车在各客流区段内的客流密度,本着始发站照顾中间站,大站照顾小站的原则进行调整。如在分局管内无力调整,报铁路局客调,在局客内按上述原则及方法进行调整,或采取加挂车辆、加开临客的措施解决。分局、铁路局客调对日计划进行调整时,各次列车在分局或铁路局管内各站计划数量之和,不得超过该次列车在本分局或铁路局管内的固定票额;对外局始发的列车不得将自分局或铁路局前方站的票额调整到后方站,以防列车严重超员或影响始发站对票额的套用。
客调对日计划审批后,以调度命令下达。
3.执行
各站接到分局客调批准的日计划后,即可将预售及团体预订票数量和中转签证的规律从调整后的计划人数中减去,就可得出本站次日可以发售的硬座票额,由计划人员下达给售票处所发售,并要认真做好票条的管理和交接。售票处所要严格按计划组织售票、不得超售。检票口要认真检票并做好上车人数统计工作。
(四)旅客输送日计划的考核
为了考核日计划的编制质量和有关部门的执行情况,车站应对每一车次统计实际上车人数(分别软、硬座和软、硬卧),并和旅客输送日计划对照,查明超员或欠员情况,并建立分析考核制度。
1.各次列车计划完成兑现率要求达到95%以上,其计算公式为:
A实际-A计划
实际大于计划时:γ=(1- -----------)×100%
A计划
A实际
实际小于计划时:γ=-----×100%
A计划
式中 A实际、A计划——分别为各次列车实际、计划上车人数。
2.日计划完成兑现率要求达到95%以上,其计算公式为:
Σγ
β=----

式中二 Σγ——各次列车兑现率总和;
N——列车数。
二、客运调度工作
铁道部、铁路局(集团公司)、铁路分局(总公司)三级客运调度,应在同级客运主管部门领导下,负责日常旅客计划运输的组织工作。在发布旅客列车的加开、停运,客车甩挂及软、硬卧票额临时调用命令时,需经同级客运主管部门领导的批准。
全路日常的客运工作必须由各级客运调度实行统一调度,集中指挥,下级服从上级。各级客运调度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地编制和执行客运工作日常计划,有预见地组织客流,经济合理地使用客车和客运设备,组织客运各部门紧密配合,保质保量地完成旅客运输任务。其具体职责是:
1.部客运调度员
掌握全路客流和国际旅客列车及直通旅客列车的运行;组织各局有计划地、均衡地运送旅客;处理跨局旅客列车的加开、停运、折返、变更径路、客车甩挂及调用。
2.铁路局、分局客运调度员
掌握团体旅客运输工作,按级监督组织旅客列车按运行图安全、正点运行;经济合理地运用客车,掌握旅客列车编组和车辆检修、整备情况,及时调整车组的配挂;检查掌握专运车辆和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及中转站的合理接续;掌握客流动态和行李、包裹运输的变化,及时提出增减车辆计划。
客运调度的日常工作包括:
(1)铁道部经常分析各铁路局、主要站发送旅客人数的波动情况,并及时提出决策建议;经常检查各铁路局直通旅客、行李包裹的运送情况,掌握旅客列车编组临时调整及车辆调用;对节假日和大批旅客、行李包裹的运送,做到有计划地安排车辆和加开临时旅客列车。
(2)铁路局按日、旬、月对局管内的发送旅客波动情况,做好分析、总结工作;向部汇报跨局旅客列车利用情况,并提出解决建议;处理局管内旅客列车的停运、加开或增、减车辆,对停运、增开的旅客列车应向铁道部报告;对大批管内旅客的输送(包括节假日)应采取分批乘坐正常旅客列车,加开临时客车和增加车辆,套用客车底等办法。
(3)铁路分局督促检查各站做好计划运输工作;严格按固定票额或规律数售票,如客流发生变化,应根据管内各站硬座固定票额,对各站上报的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后,下达各站执行;对始发、终到时刻适宜、客流集中的列车应重点掌握;按日、旬、月对自局管内发送旅客人数波动情况做好分析、总结工作,并报铁路局客调;掌握日常及节假日客流变化,制定旅客输送日计划,并进行登记和报告铁路局客调;掌握各次列车的区段密度、分界站报告,严格控制超员率,组织本分局管内旅客均衡运输。
三、站车客流信息传报工作
站车客流信息传报工作是指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按规定区段或停车站,正确、及时地向旅客列车提报确切的乘车人数,旅客列车(市郊列车除外)向指定的预报站正确地发出车内实际人数、区段内旅客密度和列车剩余能力预报的工作。建立站、车客流信息传报制度,是合理组织旅客乘车,实现旅客计划运输,控制列车超员、弥补列车虚糜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准确实现车站旅客输送日计划的重要环节。站、车客流信息传报工作和车站旅客输送日计划的结合,可使客调及时了解、掌握各次列车的旅客密度,使始发站、中间停车站的客流得到合理输送,列车前方停车站能有预见地组织旅客乘车,以保证旅客的均衡运输。
通过站、车客流信息传报,还可为列车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对车站组织售票,维护站、车秩序,保证旅客列车安全、正点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站、车客流信息传报主要通过乘车人数通知单(客统3)、列车密度表(客统4)及旅客区段密度报告、分界站报告、预报通知单(客统2),三种专用表报的形式来记录、统计、传递,其填报方法分述如下。
(一)乘车人数通知单(客统3)
乘车人数通知单的用途为:车站统计各次列车上车人数,积累客流资料的原始记录;列车填记旅客密度表的依据;车站考核日计划兑现率,检查售票、检票执行旅客输送日计划情况的依据。
1.凡办理客运业务的停车站,都必须按到站或规定的区段,正确地统计旅客上车人数,做到真实可靠,正确率达到95%以上,并及时向列车提交“乘车人数通知单”。旅客快车按到站分别统计较、硬座乘车人数,慢车按规定的区段分别统计软、硬座乘车人数。无旅客上车时,车站也必须提交“乘车人数通知单”,并在人数栏内填写“无”字。
2.在本站始发的上车人数、中转换乘的上车人数(包括不出站签证换乘的人数)和使用铁路乘车证乘车的人数,要分别填写在始发、中转及铁路乘车证的到站人数栏内,并分栏目做小计,最后合计总人数。
3.软、硬座乘车人数的统计采取检票记数或售票记数。检票记数是检票员检票唱票、记数员记数,一般采取“两剪一记”的方法,分发送、中转、免票按到站或区段画正字,最后合计。售票记数是由售票员在售票时记录每次列车分到站或区段的售票张数,每次列车售票张数之和,加上该次列车中转和免票的人数,即为乘车人数。
4.乘坐卧铺的旅客不统计在乘车人数通知单内,但车站要将中途上车和临时调拨的卧铺按照车厢号、铺位号填写“中途预留剩余卧铺通知单”(客统6),并将剩余软、硬卧铺号贴在通知单上,于列车开车前递交列车长。
5.乘车人数通知单和中途预留剩余卧铺通知单,一律一式两份,一份交列车长,一份由列车长加盖段名、姓名章后,留车站存查。如无车长盖章,即视作车站未向列车递交。交接地点为列车中部。
(二)列车密度表(客统4)
列车密度表是列车长正确掌握旅客密度,向车站提交预报,向各级客调提交区段旅客密度报告、分界站报告的依据;积累各站上下车人数资料,为编制列车运行图,调整列车停站和票额分配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有利于列车长及时掌握旅客流量、流向变化,合理安排列车统一作业过程,主动地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填报方法:
1.列车旅客密度表为梯形表格,分硬座及软、硬卧两个梯形表。硬座梯形表中“固定票额”栏内,填写各站的票额分配数(上级有甩挂车等命令时,填写各站调整后的数字);“人数”栏内,填写各车站上车旅客到达各站(区段)的人数。软硬卧梯形表中“固定票额”栏内斜线上方填写软卧票额,下方填写硬卧票额;“人数”栏内斜线上方填写各站上车的软卧实际人数,下方填写各站上车的硬卧实际人数。每一竖格的垂直累计数为各站上车人数,每一横格水平累计数为各站下车人数。
2.列车长必须亲自填写列车旅客密度表。列车始发前,要填写好列车车次、始发日期、始发站名、终到站名,担当段名、组名、列车长姓名,列车编组辆数;按列车编组计算出硬座标记、实际、超成定员数,软、硬卧定员数。按列车办理客运业务停车站站顺填记站名(区段),并留出核实栏空格。根据票额分配表用红笔填写各站的票额分配数(或根据上级命令调整后的数字),遇有甩挂车辆时,填好甩挂车辆数、车种及到站。
3.列车从始发站开出后,列车长将各停车站提交的乘车人数通知单上的人数,分别填写在各到站(区段)栏内;软、硬卧乘车人数根据各卧铺列车员统计的实际人数分别填入在软、硬卧的到站栏内。
为了保证列车旅客密度表中的到站(区段)人数及车内人数的正确,列车必须认真执行看票上车制度;列车在始发站开车后,应通过旅客去向登记或夜间看票记录及验票的方法,对车内实际乘车人数进行一次全面核实,并将核实人数用红笔填写在核实栏内,为全程打好基础。列车运行途中在不干扰或少干扰旅客的前提下,于分界站前用上述方法对车内实际人数按到站进行核实调整。列车在某局管内运行超过800km时,增加一次核实。
列车旅客密度表车内人数的计算方法为:列车到站前的车内人数减去本站的下车人数加上本站的上车人数等于列车由该站开出后的车内人数(即车内旅客密度)。
旅客密度表的记事栏内注明沿途未交“乘车人数通知单”的站名。
4.列车终到站前列车长应计算一个单程的旅客输送量。计算方法为:软、硬座各站下车人数加上软、硬卧各站下车人数等于旅客输送量。
用同样方法计算出返程旅客输送量,往返旅客输送量之和为该次列车总的旅客输送量。
(三)旅客区段密度报告、分界站报告、预报通知单(客统2或简称“三报”)
1.旅客区段密度报告(简称“速报”)
旅客区段密度报告是指旅客列车已通过后方各规定旅客密度区段内的车内最高人数的实际报告。由列车长根据列车密度表记载的区段最高密度填报并交指定车站,由车站转报分局客调。供客调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次列车(不含直达特快列车)在管内各区段的旅客密度情况,运能的利用和适应程度,是各级客调及时调整列车编组和增减车辆的依据。
填报方法:
请转报××站(客调)栏。填写旅客列车已通过最后区段所属分局客调名称。
定员栏。填写硬座、软座、软卧、硬卧的实际定员人数。
区段栏。根据部、局规定的密度区段填写旅客列车已通过区段两端站名的简称。
人数栏。根据列车旅客密度表内已通过各区段的车内最高人数填记,对已经填报过的区段密度人数,到下一个“速报”交报站不再重复填报。
记事栏。填写有关事项,并将未提交“乘车人数通知单”的车站填记在记事栏内,以便客调及时督促提交。
交接和转报:
速报的交接由列车长和车站客运值班员(客运计划员)负责办理。交报站的客运值班员(客运计划员)或指定人员应及时将速报转报有关分局客调。
2.分界站报告
分界站报告是指旅客列车在进入各铁路局分界站时,列车长在指定“分界站报告”交报站,向前方铁路局报告列车内到前方各铁路局软硬座、卧铺旅客流量流向的报告。用以掌握列车通过局在分界站交出分席别的旅客流量流向并考核其执行票额计划情况;客调根据分界站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列车超员和防止虚糜,指挥管内各站组织旅客均衡运输。
填报方法:
列车填报:“分界站报告”由列车长根据调整后的列车旅客密度表亲自填写“请转报”栏,填写通过分界站进入前方区段的所属分局客调。“定员栏”,填写列车实际定员。“人数栏”,填写到达列车前方第一个铁路局管内的下车人数,应按照规定的旅客密度区段分别填写(含止站、不含起站)。如果分界站属前方局,则将分界站下车人数单独写一栏。第二个及其以远各铁路局的下车人数,只填到达各铁路局管内各站下车的旅客总人数。如一个区段跨及两个铁路局管内时,各站下车人数应按所属局分别填记在各区段内。
转报方法:
由车站客运计划员(客运值班员)或指派专人负责办理。交报站接到列车长交下的分界站报告后,应及时转报分局客调。对进入本局的列车,在向自局客调转报时,不加上自站上车人数;对进入外局的列车,在“分界站报告”人数栏内按旅客到达区段、局加上自站上车人数后,再转报给前方相邻分局客调。
3.站车预报
站车预报是指站或列车按限售区段向前方站预报剩余能力,以便有计划地组织利用,防止列车超员或虚糜。
办理站、车预报工作中,要求在时间上必须迅速及时,人数统计和转报、填报必须正确,其中包括列车旅客密度表数字,正确率要达到95%以上。预报站由客运计划员负责预报的转报工作(夜间无客运计划员由客运值班员负责)。列车要认真执行验票上车制度,发现车站无贴条售票和任意超售客票时,列车长应电告有关铁路局和铁道部运输局。对造成列车严重超员的车站,要认真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硬座预报方法:
列车预报:硬座实际定员(规定超员的列车按超成定员)减去收报站以远的车内人数,再减去发收报间各站的固定票额(不包括发报站)为剩余能力。无剩余能力时,应报满员或超员。
剩余能力要注明应售区段,其计算方法是:收报站以远第一个局分区段、第二局以远按局,以区段各站、局的固定票额减去到达该区段、局的车内实际人数(最后一个局不做比较),得出正数,为应售预报数。得出零或负数时为无应售数,连续出现负数时,剩余能力即为最后一个区段或局的应售票额预报数。
收报站为限售区段首站以近车站时,只预报到首站及其以远的剩余能力(总剩余能力减去首站以近的剩余能力)。
车站预报:
始发站预报:列车开出后,将自站剩余空位,报给前方收报站组织利用,并注明应售区段。
中间站预报:
发报站接到预报通知单后,将预报应售各区段或局的票额数,分别减去本站到达收报站以远的各区段或局的实际上车人数,所得剩余能力报前方预报站组织利用;无剩余能力时,按满员或超员预报。
软、硬卧及全程对号列车硬座的空位预报按实际空位计算,要注明车号、铺号(座号)和应售区段。
收报站接到后方站预报后,如有剩余能力,即可加上本站票额计划数,按应售区段组织发售。
凡规定办理“三报”的车站,列车长要准时下车,客运值班员要准时接车。采取相互加盖“站、段名和姓名”印章的办法,在列车中部办理交接手续。
(四)资料的积累
1.客运(列车)段
积累、分析列车在各停车站的上下车人数;直通旅客快车的运能(软、硬卧和软、硬座);规定各区段的旅客密度人数。各次列车旅客密度表保存1年;各站递交的“乘车人数通知单”和经车站盖章的“三报”存查页分别装订成册,保存3个月;列车各车厢的“旅客去向登记记录”保存时间3个月。
2.车站将乘车人数通知单及列车转交的“三报”按车次装订成册,保存时间3个月;对未交“三报”的列车建立登记簿,按月统计保存1年。
(五)站车客流信息传报的“三报”站的确定
1.直通列车“三报”交报站(附后)由铁道部确定,由各铁路局据此确定所担当各次特直快列车的“三报”站站名并报部备案。管内列车由铁路局确定。
2.直达特快列车。由列车在始发站开车后,分别统计软、硬卧和硬座定员、实际人数,报终到站,并由终到分局、路局每日、逐级上报铁道部客调,统计表用(客统2)代替,将实际上车人数填在“分界站报告”合计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