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2:48:32   浏览:91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山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印发《中山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府[1999]143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现将《中山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中山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优化配置行政事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资产,包括军区、武警、中央及省派驻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我市的行政事业资产。
第三条 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市政府负责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机构。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行政事业
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
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具体
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
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重点是固定资产。
本办法所指的固定资产,是指核算单价在规定起点,
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项设备在800元以上,且
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实物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不满上述起点,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
类资产,也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第五条 行政事业资产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由政府统一管理和调配,行政
事业单位占有、使用。

第二章 资产管理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配备管理人员,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论其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
式,以及是否纳入预算管理,都必须向市国有资产管理部
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八条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
实行统一政策、统一保管、统一调配的管理模式,即不动
产权属中山市人民政府,产权证由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
责保管,占有、使用该不动产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实物的
管理及维护。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
购置、使用、保管制度,建立资产帐目,及时、准确记录
行政事业资产的存量、增减、分布情况。实物资产应分类
编号,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除登记以外,还应按
台(件)建立技术档案。同时,还应建立使用登记制度,
财产领发使用要登记领用卡,明确使用、维护保管责任,
因保管不当造成损坏或丢失的,要视不同情况追究赔偿责
任。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行政事业资产从事经营性
活动,凡符合政企脱钩条件的,一律脱钩,纳入全市经营
性资产营运体系;从事对外有偿的行政事业服务、资产租
赁等活动,其收入必须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
其用,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对于长期闲置不用或超编定
额的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调剂。拒绝调剂的,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建议市财政管理部门对其缓拨或停拨
有关经费。

第三章 资产处置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
位对其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资产进行转让或注销产权的
一种行为,包括无偿调拨、出售、报废、报损等。未经批
准,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擅自对其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资
产进行处置。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资产的转让,必须经有资格的资
产评估机构评估,并由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评估结果进
行确认。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资产需要报废或报损的,应由有
关部门组织技术鉴定,报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
门审批。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合并、撤销、改变性
质或变更隶属关系的,由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该行政事
业单位的行政事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造册登记,并分别
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改变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其行政
事业资产,经评估确认后实行有偿调拨;
(二)行政事业单位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属于同一
系统、同一管理级次、同一性质的,其行政事业资产可无
偿调拨或并入合并后的单位;
(三)行政事业单位撤销的,其行政事业资产,由市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清查后,提出处理方案,报市
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资产处置后的收入由市国有资产
管理部门收取后上交市财政,统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收
支两条线管理。

第四章 资产监督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自觉接受市国有资产管
理部门的监督,定期报告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 ,
按要求填制统计报表资料等。
第十八条 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行
政事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
括:
(一)是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及制度的执行情
况;
(二)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资产是否登记齐全、帐
物相符、帐帐相符,报告的数字是否真实、完整、准确;
(三)占用、使用的行政事业资产是否合理、有效、
节约,是否进行了资产维护;
(四)是否按规定提取维护专用基金及基金的管理使
用情况;
(五)行政事业资产是否受到侵犯、损害,是否出现
流失的现象;
(六)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对行政事业资产登记不清、管理混乱或有意
瞒报行政事业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由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通报批评,责令期限改正;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的,由市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建议市财政管理部门缓拨或停拨其行政
经费。
第二十条 造成行政事业资产浪费、损失、流失的,由
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事实和情节,提请有关部门对直接
责任人和单位行政领导人给予下列处罚:
(一)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
留用察看;开除。
(二)罚款:最高不超过相当于本人3个月的基本工
资。
构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擅自处置行
政事业资产的,由市资产管理部门收缴其处置资产的收入,
并根据事实和情节,给予违规的单位下列处罚: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罚款金额一般不超过违规收入总额;情
节特别严重的,最高不超过违规收入的5倍。
罚款及收缴所得收入上交市财政。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
市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本市社会力量办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以下统称社会力量)举办面向社会招生、以自筹资金和收取学杂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统称学校和培训机构),均适用本办法。 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小
学教育、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就业前的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职工教育,按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社会力量办学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不得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以办学为名,骗取财物、非法牟利。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校在引进资金、教学设备和兴办校内经济实体及纳税等方面,享受同级同类学校的同等待遇。
第五条 市成人教育局是本市社会力量办学的行政主管机关,负责对全市社会力量办学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提供信息和服务,监督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区、县成人教育局负责本辖区内社会力量办学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六条 社会力量办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公民个人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并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责任能力。 (二)有与所举办的教育内容相对应的专业优势或者特长。 (三)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材。 (四
)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五)有必要的筹建费用和相应的办学规模、办学人员及设施。其具体标准由市成人教育局制定。 (六)租借的校舍、实验实习场所,有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其中高等教育层次学校租借契约租期不得少于4年,培训机构租借契约租期不得少于
2年。 举办的学校和培训机构申请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级同类学校规定的设置条件。
第七条 学校和培训机构必须配备遵守国家法律、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有与办学内容相应的文化程度或者专业技术资格,能坚持正常工作,身体健康,年龄男不超过75岁、女不超过70岁的专职正副校长或者正副主任。高等教育层次学校的正
副校长必须具有5年以上高等学校工作经验。
第八条 举办函授、刊授、广播、电视等教育的学校,开办的专业必须适应其教学方式;有符合培养要求的的教材、自学指导和教学参考资料;有能实施教学的自学、面授、辅导、答疑、作业、复习、考试等主要环节的必需条件;面授及教师指导的学时应当占授课总学时的30%。
第九条 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名称应当体现其性质、类别、规模和层次。

第三章 设立、变更、终止
第十条 申请办学应当向成人教育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者公民个人签署的办申请书。 (二)办学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办学的证明。 (三)办学公民本人的身份证。 (四)办学方案。 (五)学校章程章或者培训机构章程,实行董事会或者
理事会制度的学校的有关章程和董事会或者理事会成员名单。 (六)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名称及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七)资金证明。 (八)办学场所证明。 (九)其他必要材料。
第十一条 社会力量设立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设立高等教育层次学制1年以上(含1年)的学校,向市成人教育局申报,验收合格后,由市成人教育局颁发《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二)设立高等教育层次学制1年以下以及中等教育层次以下
的(含中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向办学单位或者公民个人户口所在地的区、县成人教育局申报,验收合格后,由区、县成人教育局颁发《北京市社会力量办许可证》。 (三)设立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后,由市成人教育局颁发《北京市社会力量办
学许可证》。 设立文艺、饮食、卫生、体育等专业性教育培训内容的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必须先经有关行业管理机关审核同意,并验收合格后,由市成人教育局颁发《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第十二条 申请办学必须取得《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后,方可到有关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
第十三条 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变更名称、校址、性质、类别、层次,更换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改变隶属关系,应向原批准机关提出申请,并报送有关材料,经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十四条 学校和培训机构解散或者停办必须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在成人教育局和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依法进行财务清理,办理注销手续,交回办学许可证和学校印章。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按规定向成人教育局送交财务、统计报表,接受成人教育局和有关部门的审计和年检。 市和区、县成人教育局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的评估机构,定期对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评估,确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和等级。
第十六条 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在外省市招生、设立分支教学机构或者与外省市教学机构联合办学,必须经市成人教育局同意,报办学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本市行政区域外的单位或者公民个人与本市社会力量联合办学或者在本市招生设立分支机构,必须持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证明,报市或者区、县成人教育局审批。
第十八条 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境外机构联合办学;接受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的捐赠或者资助;聘请港、澳、台或者外国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接收港、澳、台和外国学生来校学习。
第十九条 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和广告经营单位刊登、播放、张贴、散发招生广告,其内容必须真实,并经市或者区、县成人教育局审批。
第二十条 学校和培训机构经费以自筹为主,可以向学员收取合理的学杂费,所收学杂费应当主要用于办学活动。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全部收入以及固定资产,在学校和培训机构存续期间,归学校和培训机构所有。
第二十一条 学校在学生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后,按国家有关规定,颁发本校的毕业证书或者结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 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兴办校办产业或者开展有偿服务。其经营收益应当用于补充办学经费或者改善办学条件。
第二十三条 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定期向成人教育局缴纳社会力量办学发展督导费;以残疾人为培训对象的学校和培训机构,经批准可酌情减免。 市和区、县成人教育局收取的社会力量办学发展督导费,应当用于发展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对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评估,开展督导检查,提
供信息咨询服务。具体收费标准由市物价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成人教育局对社会力量办学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成人教育局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三条、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退还学费、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1至5倍的罚款,直至责令停办整顿、吊销许可证或者予以取缔。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5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5000元以下罚款、直至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
。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督导费总额的5‰追缴滞纳金;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办整顿、吊销许可证。 违反本办法规定,属工商行政管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罚;属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成人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4年10月15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1990年8月10日发布的《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4年9月23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及时做好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的通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及时做好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的通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总行营业部:(
西藏不发)
按照国家规定,中央财政要对国家专储粮利息、费用以及出口亏损进行补贴;中央财政和省(区、市)财政按一定出资比例共同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对地方储备粮和超过正常周转库存的粮食利息、费用进行补贴;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补贴(详见有关规定)。这些财政补贴资金是粮食收储企业
支付工资、水电费等保管费用和归还贷款利息的主要资金来源,尤其是在目前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数量比较少,销售收入在归还贷款后的经营收入不多的情况下,财政补贴显得更为重要。农业发展银行各级行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积极主动配合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补贴资金到位监测、跟踪
拨付和分解使用工作。为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现重申以下具体要求:
一、各级行都要了解和掌握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和具体做法;了解和掌握本省、市、县粮食库存结构状况和按规定应该得到的补贴数额;了解和掌握财政补贴资金应到专户、实到专户以及拨补到企业的情况。积极向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汇报,督促各省(市、区)财政按照国家规定筹措地方
应到位的粮食风险基金,将风险基金存到省农发行专户,并通过下级行迅速拨补到有关粮食收储企业。
二、每笔财政补贴资金进入农发行专户后,农发行要及时会同财政和粮食主管部门尽快分解下拨至基层粮食企业,防止补贴资金在各环节滞留,并督促财政和粮食主管部门在每笔资金下拨时注明补贴的内容、时限、利息和费用的补贴金额等,以便基层行在收到每笔资金并拨入企业基本
账户后,尽快按照总行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分解,做好收息和将费用补贴拨补给企业的工作(详见有关规定)。
三、财政补贴资金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农业发展银行各级行应督促粮食收储企业按规定用途使用补贴资金。农发行要按规定及时分解,不能挪用,对利息补助款,农发行要及时收回贷款利息;对费用补助款,要配合财政和企业主管部门监督企业用于收储企业人员工资和其他正常的保
管费用,不得用于附营业务人员工资和费用,更不得挪作他用。
四、进一步督促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按签定的责任书按时、按量消化1991粮食年度末粮食企业政策性财务挂账。目前各地消化1991粮食年度末粮食财务挂账的情况不理想,消化进度慢,个别地方存在用库存商品升值和固定资产重估增值、地价升值等虚假消化的现象,这些做法都是违反
规定的,应予以制止。消化挂账一定要有真实的资金到账,归还亏损占用的农发行贷款本息,没有归还贷款本息就不是消化。各级行要加强监督,对财政部门报来经我行审签的消化挂账月报要按照我行实际收到的贷款本息认真核实,严禁各种虚假消化。收到真实到账消化款后要及时收贷收
息并相应核减挂账数额,严防企业挪用。
五、为做好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督促到位和及时拨付工作,总行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管理财政补贴资金方面的职责分工:资金计划部负责与中央财政联系及时足额拨补各项利费补贴资金,将拨补情况及时通知各省级分行,并抄送信贷一部、财务会计部和总行营业部;信贷一部负责督促
国家粮食储备局及时将按新体制管理的国家专项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款项下拨到库点,并将分配给各库点的补贴资金及时通知各省级分行,同时抄送财务会计部和总行营业部;财务会计部负责监督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到达粮食企业基本账户后,及时收回利息及转入企业财务资金专户;总
行营业部负责按照国家粮食储备局提出的委托付款要求,及时划拨补贴款到库点,并向总行反馈拨付进度。各省级分行也要比照总行的办法,相应明确各处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对国储粮油利费补贴和粮食风险基金以及1991粮食年度末粮食企业财务挂账专户的管理,对专户资金的收支状况要密切关注并随时监测,定期进行分析、反馈,按时准确上报粮食风险基金和1991粮食年度末粮食企业财务挂账消化情况两项月报。
七、各级行有关部门都要深入学习国家对粮食的各项政策和有关配套措施、办法,弄清要领;行领导和业务主管人员要多到基层搞好培训和指导,帮助信贷员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调研,及时掌握粮食库存结构、补贴来源和实际到位情况,并能就地发现情况,处理问题,对自身解决不了
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行报告反映。



1998年8月14日